我校学生赴北京、上海、沈阳、大连和长春等地开展学生科技夏令营

时间:2015-07-02浏览:11

    8月14日至21日,学校组织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22位同学赴北京化学所、上海有机所、大连化物所、沈阳金属所和长春应化所开展“所系结合”科技夏令营活动。活动增强了大家对化学等相关学科科学研究的热情。通过了解中科院研究所的情况,也为选择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积累了经验。
 
    在北化所展览馆,馆内展出的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手稿、所内研究员编写的化学类书籍和代表中国甚至国际高端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介绍海报,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在各个课题组研究员和博士生引导下,同学们参观了光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有机固体、有机化学等国家和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其中,赵永生研究员就光化学在信息、能源、环境、生物等方面的重要应用给大家作了详细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到光化学在未来世界中的巨大前景。夏安东研究员亲自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实验室的两台大型仪器——时间分辨单分子共聚焦显微镜和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仪,使大家对分子动力学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上海有机所,中科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胡金波研究员就有机氟材料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和现场老师同学进行了交流。中科院生命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刘文研究员介绍了本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各课题组老师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生命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研究室、金属有机重点实验室、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天然有机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实验室和仪器室。课题组研究员、研究生与大家进行了互动。高分子材料研究室李维实老师向大家展示了本课题组制作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并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进行了对比。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康经武研究员介绍了研究室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以及导师队伍;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邓亮研究员以“金属有机化学的前世今生”为题详细的阐述了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在能源医药领域的重要意义;高分子材料研究室的李维实研究员介绍了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原理和多种应用;中科院天然产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的洪然研究员以生动的短片形式展示了向大自然学习模仿即仿生领域的重要性。

 
    在大连化物所,同学们参观了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了解了包信和院士主持的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李灿院士主持的的分子催化与原位表征研究组和杨学明院士主持的反应动力学研究组的科研状况和相关领域的科技前沿。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潘秀莲教授的“纳米与界面催化”、博融液流储能电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张华民研究员的“电池储能技术的现状及挑战”等老师的报告,让同学们对所里的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热情。    
              
    在沈阳金属所,同学们参观了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部、固体原子像研究部、先进碳材料研究部等。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的王京阳老师给同学们做了题为“如何让材料变得不脆”的报告,让大家体会到陶瓷的魅力;周亦胄老师的“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单晶叶片材料制备技术”专题报告带大家走进了神奇的航空领域。同学们还参观了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台台先进的仪器,一个个有序的实验室,让同学们近距离地感受了科研的氛围。   
                        
    在长春应化所。大家参观了国家电化学与光谱研究分析中心的质谱、核磁共振实验室。李悦生和韩艳春老师分别为同学们作了烯烃聚合物高分子光电薄膜的学术报告,使同学们对相关科学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夏令营活动中,大家近距离地接触了各类实验室,深入了解了科技前沿的动态,通过形式多样的座谈会体会了科研生活的氛围,同时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锻炼了自己的团队意识。这些收获,对于同学们今后的人生发展都是弥足珍贵的。

 
 
 
(学生工作部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