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0日,是中国科大建校49周年。当天下午,东区理化大楼西三层报告厅座无虚席,连报告厅的走道都挤满了学生。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会正在这里举行。受中国科大邀请,钱学森的秘书和学术助手涂元季先生做客“中国科大论坛”,为科大师生作题为《钱学森和钱老的科学精神》的报告。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校党委书记郭传杰,常务副校长侯建国,秘书长朱灿平,钱学森当年的学生黄吉虎、朱彬、尹协远出席了报告会,400多名师生聆听了这场启迪人的心灵的报告。报告会由党委副书记鹿明主持。
涂元季先生担任钱老秘书达25年之久,在报告中,他以自己与钱老相处多年的经历,他从小处入手,通过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向我们讲述了钱学森先生留美、回国、从事“两弹一星”以及晚年进行学术研究的光辉事迹,再现了钱学森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也展示了钱学森先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
涂元季先生说,钱老正是这样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科学家,他为国家和民族建立不朽功勋,但他平等待人,对年轻人更是关怀呵护,在他的心中,“人”是不分尊贵卑贱的,因此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给他写信求教,他一律认认真真地回答。尽管他工作繁忙,但绝不慢待任何一个人。这也是他一生写了这么多信的一个重要原因。很难想像,像他这样的大科学家会工工整整地亲笔给一位工人和农民写回信吗?当然与他通信最多的是科技人员。无论是科学家,或专家、教授给他写信,他若有不同意见,照旧直书其见。在《书信》中他赞赏过一些人,也批评过许多人,还点评过许多名家名人。当然,钱老的点评都是有严格分寸的,而且是从一个科学家的视角,有独特见解的。中国科大就有好几位老师收到过钱老的回信。
涂元季先生说,钱老一辈子提倡学术民主,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虽然钱老在力学界可以说是大权威了,但当别人指出他在这方面的错误时,他虚心承认并公开认错。1964年,一位名不见经传、远在新疆建设兵团农学院的年轻人郝天护给钱学森写了一封信,这位年轻人竟然指出钱老新近发表的一篇力学论文中的一处错误,并提出了自己纠正的意见。信发出后,郝天护一直惴惴不安,不知这位世界力学权威会有什么想法。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不几天他收到了钱学森的亲笔回信,信中写道:“我很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也可见您是很能钻研的一位青年。科学文章中的错误必须及时阐明,以免后来的工作者误用不正确的东西而耽误事。所以我认为,您应该把您的意见写成一篇几百字的短文,投《力学学报》刊登,帮助大家。您认为怎样?”在钱老的积极鼓励之下,郝天护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关于土动力学基本方程的一个问题”,由钱学森推荐,发表在1966年3月第9卷第1期《力学学报》上。从这件事大家可以看到,钱老的胸怀是坦荡的,他不仅在私下通信中勇于向那位年轻人认错,而且主动提出要在力学界的《学报》上公开自己的错误。钱老的鼓励给郝天护以极大的动力,他后来投身力学事业,成为东华大学教授。
涂元季先生感叹,钱老是一位孜孜探索的科学家,是中国“两弹一星”伟大成就的元勋,但为人谦虚谨慎,淡泊名利。他多次指出,“中国航天之父”的称号是不科学的,因为这功劳不是他一个人的,是成千上万人的辛勤劳动的结晶,“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不仅如此,钱学森还长期居住在简朴的房子里面,婉言谢绝上级组织安排好的疗养、旅游,这种淡泊名利、朴实无华、一心只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精神品格感动了众多在场大学生,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长时间热烈掌声。
报告会上,钱永刚、涂元季先生还就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回答了学生的提问。
报告会上,郭传杰书记向涂元季先生赠送了中国科大论坛纪念牌。
涂元季先生的报告会是我校建校49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有关部门对报告会进行了网络视频同步直播。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