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一点一滴饱含爱生情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纪实(上)

时间:2015-07-02浏览:19

        学校里最早配备取暖设备的不是院士楼,不是办公楼,而是学生宿舍;学校行政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办公条件简陋,管理人员两三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的比比皆是,而学生的住宿条件却不断改善,每间宿舍都带卫生间和阳台,每栋宿舍楼还配备了微波炉和个性化床铺。

 

  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朴素的爱生情怀一直传承,以生为本的传统和理念,也渗透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点一滴。

 

中科大依托心理教育中心网络平台,对入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  (资料照片)

  贴近学生,思政课让真理入心

  “不管是主题辩论,还是电脑动画,这些贴近当代学生的教学手段,刘仲林老师的课堂从不拒绝!”研一时一学期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让人文学院研二学生燕京晶彻底改变了对思政课的固有看法。

  以创造学和交叉学科为专长的刘仲林,把每节课开场的“创造5分钟”变成了展现学生创造力的舞台,一次简短的“圆明园防渗工程利弊辩”的计算机幻灯片课堂演示,就可以引发200多人的现场大辩论!

  用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灌输式、单向式的授课方式,既贴近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维习惯,也使教学相长、引人入胜的场面成为该校思政课的常态。

  “这些年,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越来越好了……”每当提到思政课创新给学生带来的惊喜,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潘正祥总是这样淡淡的一句话,教务处副处长汤家骏却深知其中的分量。他告诉记者,每年在毕业生离校前,中科大都会围绕各学科教学效果,在毕业生中进行调查,其中一个调查题目就是“在校期间印象最深刻的教师和课程”,潘正祥和他主讲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总是榜上有名。

  “思政课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燕京晶说,“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让她看到了自己和同学身上所蕴含的独特的创造力,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这种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同时,身边同学对理论问题的热衷,也坚定了她从事理论研究的决心,现在的燕京晶已经成为学校理论社团“邓研会”的宣传委员。

  借着思政课广受欢迎的热度,中科大党委“趁热打铁”,在学生中大力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2006年,该校创办了网上党校,把信息网络技术与党建工作实际有机结合,目前已有30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网上党校的培训和考试系统,取得了结业证书。截至2006年年底,中科大学生党员人数达到3519名,占学生总数的23.5%。

  课外生活纳入思政工作范畴

  “不给家里打电话、撒谎说‘学业忙’,即使寒假回家也不与父母交流,一张嘴就是‘郁闷’、‘烦’……”家住离学校千里之外的天津,纪女士对在中科大就读的儿子小刘鞭长莫及,要不是班主任主动打来电话,她还不知道儿子因沉迷网络游戏而两度留级。

  “中科大生源质量好,不少学生入学前都是当地的尖子生,到了大学,难免有部分学生因为竞争压力大、自控能力弱而耽误学业。”中科大党委副书记鹿明说,学校曾出现过因网瘾退学的极端个案。在抓好思政课主渠道的同时,如何调动一切资源,将学生的课外生活纳入思政工作范畴,成为中科大党委面临的一个课题。

  从1999年起,中科大开发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将学生累计欠修12学分划定为学业警示线,对达到学业警示线的学生下达预警通知,由所在院系启动“学习援助计划”。学工部部长朱灿平告诉记者,学校的一项调查显示,2003年9月至2007年3月,56%的退学本科生因网瘾影响学业,27%考试不及格的本科生网络成瘾。

  一场与网络游戏争夺学生的“争夺工程”战役自此打响。“上课要坐在前几排的位置”、“早上要7点之前起床”、“每节课后一定要想出一个问题问老师”……班主任王晓平制定的“个人学习计划表”已成为小刘最深刻的记忆。“对计划实施情况每半个月用表格汇报一次,每月书面汇报一次,是雷打不动的规矩,我还和王老师签订了保证书!”如今的小刘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研究生,等待他的是充满阳光的未来。

  课堂上出勤率很高,课堂下网络游戏为伴,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2003级本科班的“非典型”表现一度让班主任钟小强犯了难。2005年上半年,组织了一次关于网瘾的学生党团员辩论会后,近20名学生党员拿自己宿舍“开刀”,点对点,人盯人,只用不到一学期时间就扭转了这种风气。“我们班还被评上了2006年度‘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钟小强欣慰地说。

  不让一个学生失落掉队

  “我第一次把他找到办公室时,进门、出门连老师都不肯叫,第3次来才叫了一声‘老师’!”第一次给本科生做导师,化学物理系执行主任陈旸就碰到了小赵这块“硬骨头”。

  4年前,怀揣法律梦的小赵进入中科大化学物理系时,整个人被失落与茫然占据。渐渐地,他成了同学中间的“怪人”,热衷于参加各种辩论比赛,热衷于看一切与专业无关的书籍,从大一上学期开始就有考试科目挂科使他“一举成名”。但他又不同于一般“差生”,从不打电脑游戏,从不闯祸,只是默默地过着放任自流的生活,直到遇到导师陈旸。

  2004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率先在全院范围内选聘具有较强敬业精神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并按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分布,将学生统筹安排到不同导师的名下。每位导师指导不同年级的10名左右学生,通过单独约见、电话联系以及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进行个性化教育指导。

  一天,小赵的妈妈从老家打来电话,说是陈老师来过电话。“我一想就没什么好话”,让小赵没想到的是,陈老师说他有潜力,没有坏习惯,只要转变思想,就有希望。“不管你以后有何打算,最重要做好眼前事,以后的选择才会有更多的余地。”小赵说陈老师的这句话对他影响特别大,虽然他还是想通过考研转学法律,但现在大四的他对化学专业不再排斥,也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87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有机化学家刘有成,现在也在做本科生的导师,和本科生进行面对面的倾心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在鹿明看来,由“一对多”到“一对一”,本科生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思政课在因材施教方面的局限,真正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死角。如今,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为开端,本科生导师制的做法已逐渐在中科大全面铺开,也收获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心

  来自福建漳州的小郭活泼而健谈,却总是讳言自己家庭经济的窘迫,T恤衫、短裤几乎成了这个花季少女夏天里唯一的装束。不想太张扬,不想被到处宣传,让小郭在申请贫困生补助时犯了难……

  “每个学生对贫困的感受和态度是不一样的,学校应该在尊重他们选择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资助。”学工部副部长尹红每天与学生打交道,也最了解学生的心。“现在有了‘隐形援助’的助学方式,收到e-mail通知的学生,就可以持一卡通到无人值守打卡机获得当月160元的补助。”

  尹红所说的“隐形援助”的助学方式,是中科大2004年实施的“生活预警与援助体系”中的一项创新性助学方式。“由各院系、班级提供最多不超过学生总人数40%的贫困学生名单,建立可随时更新的‘贫困生数据库’,在数据库中的学生都有资格接受‘隐形援助’。”尹红介绍说,无需学生提出申请,一卡通中心通过校园一卡通对学生校内就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每月食堂就餐次数60次以上,每餐平均费用在2元至2.8元之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获得动态援助。通过这种“隐形援助”的形式,中科大3年间为3600多人次贫困学生发放补助款近64万元。

  一种“隐形援助”方式,一种照顾贫困生“体面”的工作流程,既有效覆盖了学生中的隐形贫困生,又兼顾了受助学生的心理感受,让中科大的学生资助体系显得人情味十足又富有成效,其背后是中科大传承至今朴素的爱生情怀。十年前,中科大向社会承诺:“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生活贫困而辍学。”十年后,完善的助学体系实现了当初的承诺,学校近3年累计发放的奖助学金就达4418.24万元。

  人文氛围相对欠缺、学业竞争压力较大、贫困生比例偏高的特点,使中科大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把握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方式,贴近学生实际,服务成长需求”就是中科大党委给出的答案。

  从思政课教学思路和模式的创新,到整合学校教学、行政的各种资源,共同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网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凭借着为学生成长负责的信念,逐渐克服了僵化、生硬、缺乏实效的说教与灌输方式,全面把握学生思想实际,将学生思政工作“重心前移”,对导致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进行有效化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本报记者 柴葳)

                       《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15日第1版头条